攀鋼“十四五”以來實現降碳110萬噸
6月25日,記者從攀鋼碳管理部獲悉,“十四五”以來,攀鋼累計投入36億元,實施31個重點降碳項目,實現降碳總量110萬噸,交出亮眼綠色答卷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引領下,攀鋼將綠色低碳確立為企業核心戰略,通過頂層驅動、科技賦能與系統攻堅,在綠色轉型道路上實現多項突破,關鍵能耗與排放指標持續優化。最新監測數據顯示,與2020年基準年相比,攀鋼噸鋼綜合能耗、噸鋼碳排放強度、萬元產值能耗、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4%、3%、21%和18%。關鍵技經指標持續創優,噸鋼外購能源成本同比下降52元。
頂層設計強支撐。成立由董事長、總經理任組長的“雙碳”領導小組,專設碳管理部,構建“兩規劃兩方案一制度”行動框架。建成覆蓋能源、組織碳、產品碳、碳資產的節能雙碳數字化平臺,為精準減排提供強大數據支撐。
產線結構提效能。有序淘汰低效產能,常態化控產高爐,優化了焦化、燒結、線材等產線,顯著提升產線效率和能源利用率。新建帶式球團產線,高爐球團礦配比提升至55%,居行業前三,年減少燒結礦用量240萬噸,實現噸鋼綜合能耗降低9.75公斤標煤,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0.04噸。
工藝升級挖潛力。攀枝花基地熱力系統升級為高效“亞臨界發電+電動鼓風”模式,置換鼓風機組后噸鋼綜合能耗降低15公斤標煤;置換發電機組后,綜合發電效率由22%躍升至40%,自發電比例提升11%。加強焦爐、燒結、電爐、加熱爐等工序余熱回收利用,噸鋼余熱余能回收量同比提升4公斤標煤。淘汰高耗能機電設備超萬臺,噸鋼電耗降低5千瓦時。
綠色轉型獲認可。攀鋼聚鈦科技、西昌釩制品兩家企業和“超細粒級鈦鐵礦高效回收技術開發與示范”等創新成果,首批獲得鞍鋼集團授權使用angreen品牌標識,進一步凸顯了攀鋼產品的卓越環保屬性,滿足客戶日益嚴格的ESG采購要求,更為獲取綠色金融支持、參與國家級示范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零碳布局謀未來。順利完成三個周期碳市場履約,積極建設CCUS試驗平臺,建成西南地區首座氫冶金實驗室,為零碳冶煉儲備核心技術。在中鋼協平臺率先發布4份釩鈦磁鐵礦冶煉產品環境產品聲明(EPD),并牽頭制定釩鈦產品碳足跡標準,引領行業綠色發展。
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、低碳化,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。攀鋼將重點做好全流程降碳、加速氫冶金研發與應用、構建釩鈦領域低碳標準、探索多金屬伴生礦綠色高值化路徑等工作,為實現國家“雙碳”目標和資源安全戰略貢獻更大力量。(攀鋼日報記者 胡毅)